
When it comes to 麻辣鍋 (高中補習班教的英文作文萬用開頭)
腦中浮現的不外乎是浮著紅辣油、辣椒和花椒,彷彿岩漿的紅湯鍋呢?
在台北東區,熱鬧的臨江街與通化街附近,有一間相當隱密的「白色麻辣鍋」專賣店
號稱具有靈魂的老火湯底,以及超浮誇的~超高CP~的大大大份量肉盤
餐廳名稱:品湯。白色麻辣鍋專賣店 (台北市大安區通化街24巷3號) (官網)(專頁)
營業資訊:02-27008560 11:30~16:00 週二休
餐點介紹:個人鍋/多人套餐/單點/飲品 服務費10%
用餐日期:2019.07.21 Lunch
這次是報名痞客邦站內公告,前來的體驗活動

▲店面
品湯位於小巷內且正門口是斜著面對馬路
加上旁邊有棟兩層樓且占地很大的建築
相對下只有一層樓的品湯就顯得比較不顯眼

▲正門口

▲門旁的柱子上寫著品湯的座右銘
「完美湯頭」「頂級肉品」
正是個完美的火鍋所需要的兩大關鍵
(啊..素食鍋不在此限)
因為進店時,已經有不少人客在用餐
我不好意思打擾拍整體室內環境
有四人或六人大桌,也有面牆的長條個人座
每個座位都有電磁爐,因此是一人一鍋的用餐方式
店員考量到我們需要較多拍照空間,因此安排我們在「面壁個人座」
這樣個人空間會比多人座寬敞

▲入座後,店員會送來置物籃
並且遞上杯水與壺,是無糖檸檬水

菜單(拍攝日期:2019.07.06)
也可以參考專頁的菜單
目前菜單有四人或二人的套餐


▲重量級肉肉塔雙人套餐,就是這次我們要體驗的項目





重量級肉肉塔雙人套餐的內容如下: (✔是我們選擇的項目)
18盎司肉塔一份 (✔小肥牛 or 黑毛豬腹肉)
肉盤一份 (安格斯霜降牛 or ✔松阪豬)
黃金單品 (✔黃金腐皮 or 手工老油條)
兩個單人鍋底、兩份菜盤
兩份附餐(✔冬粉 or ✔關廟麵 or 王子麵 or 白飯) ※可免費續
兩份飲料,最後還有甜點
另外我們再加點店員推薦的自製燕餃、超值加購的綜合海鮮船

▲座位上除了水壺、紙巾、重要資訊
還有唯一的調味料「白胡椒粒」
店內也沒有任何需要人客起身去「自助」的吧台

▲原來,調味料是店員點餐後才會送上的
店員先告知調味醬內容是「自製醬油、蘿蔔泥和蔥花」
並且詢問是否加辣
喔,人客您吃鍋必定要配沙茶嗎?
這邊真的沒有喔
接著飲料、食材和鍋底就陸續一份接著一份上桌了
一下子桌子就擺滿了
完全沒辦法好好拍照:P

(套餐)招牌精釀烏梅汁 原價NT 35
微甜的烏梅汁,涼涼的
普普通通

(套餐)時蔬菜盤
葉菜類:底下全是高麗菜,青江菜、水蓮、大黃瓜
蕈菇類:杏鮑菇片、香菇、金針菇
蛋白質類:凍豆腐
澱粉類:芋頭塊、南瓜塊
火鍋料:黑輪、九層塔花枝丸、黃金魚包蛋
有聽到別桌的人客要求,是可以把火鍋料更換成其他食材的喔
(早知道我也要這麼做了~)

▲黃金腐皮、附餐冬粉與關廟麵、調味料
關廟麵...我原本以為是像蕾絲的寬廟刀削麵
沒想到是我最不喜歡的寬扁陽春麵=3=
(個人口味偏好囉)

(套餐)黃金腐皮
跟一般常見炸透底且膨脹成管狀的炸豆皮不一樣
是整個生豆包下鍋油炸後再切條
因此只有外層炸到硬脆,內層仍是鮮嫩柔軟的

(套餐)老火豬肚褒鍋 小辣
店家的基本(不加價)湯底有二:會辣的「精華老火湯」,可選微小中大辣
以及完全不辣的「昆布柴魚高湯」
我選的是另三種須加價的鍋底之一
是店員最推薦的招牌「老火豬肚褒鍋」
是以精華老火湯,再加入花雕酒、花椒、八角、辣椒和丹麥進口豬肚一同熬煮
精華老火湯,則是用豬大骨、雞骨甚至還有金華火腿,搭配眾多藥材(商業機密)精燉
將食材燉煮至軟爛,化骨融肉,以萃取透徹所有營養精華
並以馬來西亞產的正宗白胡椒來提味
白、黑、紅或綠等不同顏色的胡椒,都是同種植物(Piper nigrum)的果實
因處理方式不同而產生不同顏色與風味
黑胡椒產量占最多,高達80%
而白胡椒因為需要以浸水去除果肉等額外手續,因此成本較高,產量也比較少
但相較於黑胡椒,白胡椒本身辛香味較淡且嗆辣程度較不濃烈,因此適合直接加入羹湯或高湯,或是給白肉去腥
調味上比較不會喧賓奪主而掩蓋主要食材的風味

▲不同於紅油與辣椒調味的麻辣鍋,老火湯底辣度全部由白胡椒添加量來調整
豬肚也是上桌前才會加下去,並且會讓湯頭再煮沸一次才會上桌給人客
是確保湯內的酒精完全揮發,同時也是去除豬肚的腥味
再來就是套餐的主角~

▲兩盤讓人措手不及的大盤肉~
依時間還騰不出空間擺他們

(套餐)黃金霜降松阪豬
丹麥豬肉,為了方便操作或造型美觀
為「原肉塑型」後的肉塊切片
因此必須完全煮熟才能食用

(套餐)美國精選穀飼小肥牛18盎司
即總重510.29 g的美國牛肉片

綜合海鮮船 加購 NT 189
有點套餐就能加購的海鮮船,可以選單一海鮮或是綜合
不到兩百元就能吃到這麼多樣的海鮮,CP值超高!!
不限次數加購,但不能折抵共鍋費

▲綜合海鮮船包含:
阿根廷天使紅蝦兩尾
大蛤蜊五顆
雪花魚兩片
黃金鯛魚腹片兩片
廣島牡蠣兩顆

招牌手工燕餃 單點NT 49
體積確實比包裝冷凍火鍋料的大很多
一份有五顆
魚餃燕餃蛋餃等等都是非常常見的火鍋料
魚餃包魚,蛋餃皮有蛋
為何包豬肉的卻反而稱作燕餃而不是豬餃呢?
※燕餃
或稱(扁)肉燕、太平燕,是福州的地方小吃
餡料為剁成泥的豬五花與魚肉,並加調味拌勻
因為以餃皮包裹時外形像一隻飛翔中的燕子,故得名
福州人逢年過節或辦餐宴,必定會有肉燕這道菜。燕即是宴,「無燕不成宴」
也取其「太平」、「平安」之音

▲開始煮肉跟火鍋料前,就先來品嘗一下老火湯的滋味吧
Ni在火鍋煮料之後就不會再喝湯了,畢竟不想也不建議攝取太多熱量與普林
如同外表白不見底的湯,風味濃但不至於到醇厚或油膩
白胡椒的辣度是算溫和的,讓人不至於一喝就辣到舌頭
而是在吞嚥後開始浮現出一點灼熱感在喉嚨
小辣的辣度頂多使人些微冒汗,且我需要搭配檸檬水才能開始吃熱食

▲鍋底的豬肚
軟脆好咀嚼,沒什麼豬肉或內臟的味道
而且以作為鍋底來說,分量真不少呢
大概可以裝滿兩碗店內使用的瓷碗
那就準備開始涮肉片囉~
以這個雙人套餐來說,所能選擇的四種肉片都是比較「偏肥」的
其實對我們倆人來說是有點難選擇啦
尤其是很怕大片肥肉的NiNi來說,實在是不太敢吃多

▲黃金霜降松阪豬,一份中有八片肉片
是一個明知道它很油,但是又真OO好吃的部位
「松阪豬」是指豬頸前端的部位
每隻豬僅能取出約500~600 g,因此有「黃金六兩」與媲美松阪和牛的「松阪豬」的美稱
(註:松阪豬是部位;松阪牛是品牌)
我在網路上查詢豬肉的營養
(我習慣參考這個網站,但還是會找數個網站的數據比較)
松阪豬肉(100 g)熱量約300~400 kcal,屬於油脂偏高的肉
但有不少網站卻說是150 kcal /100 g左右的低脂肉,誤導大家
想請問後者,自己都說「松阪豬油花分布均勻」,怎麼可能還是低脂肉啦!(拍桌)

▲能切這般對稱且面積大的長方形肉片
加上觀察到肉質紋路被扭曲擠壓
不難判斷出這是經過加壓塑形的肉塊
店家菜單也有提醒為原肉塑形,因此需充分加熱煮熟

▲但本質上還是松坂豬這個部位,因此松阪豬的特色仍是能體現出來囉
油花分布均勻,因此肉色偏粉白,且造就脆脆的美妙口感
油脂的香味濃郁,卻又不會吃到明顯油脂而感覺膩

▲美國精選榖飼小肥牛
大多穀飼牛(grain-fed beef)是來自美國,就是以玉米作為主要飼料
因此通常榖飼牛就幾乎等於美國牛;草飼牛就通常是紐澳牛肉
美國牛以海福特牛、安格斯牛兩品種為主,因其有早熟且肉多、適應性強等特點
由於牛隻活動量少,因此相對下油脂比例會比草飼牛高,也受大多消費者人喜愛

▲小肥牛,英文為beef in hot pot
顧名思義,小肥牛就是專門用於方便或適合煮火鍋的肉片
因此,小肥牛不是「某個部位」或是「某(特別肥)的品種牛」
而是將牛隻身上一些不特定、比較多脂肪的部位們塑型而成

▲稍微涮個幾秒就能打撈了
就算煮稍微久了,紅肉變比較乾
不過因肥肉比例多,因此整體口感仍是軟嫩的
但就是太肥了,實在不是我所喜歡的
吃個幾片,剩下就交給另一位了

▲加湯也是老火湯底

▲綜合海鮮船,底部有碎冰保冷

▲非常大顆飽滿的廣島牡蠣

▲店員建議要煮滿三分鐘到全熟


▲蛤蜊都很大顆,肉質也很鮮甜

▲超大的牡蠣

▲超大的紅蝦
以前很常吃到肉質會爛爛的天使紅蝦
但是這家的天使紅蝦肉很有彈性,非常新鮮

▲黃金腐皮,下鍋煮也不會煮出很多油
且口感比炸豆皮豐富多了
外層略硬,內層又夠濕軟
腐皮豆香明顯

▲手工燕餃
肉餡還是以魚漿為主,豬肉味道不夠明顯
雖然大顆但口味仍是蠻普通的

▲其他蔬菜盤的蔬菜與火鍋料

▲塔香花枝丸(左),九層塔味很明顯
魚包蛋(右),不太喜歡

▲煮透的芋頭,口感就會軟軟綿綿的
我喜歡

▲來店用餐的人客都會有甜點
今天的是綠豆湯,除了綠豆,還有少量薏仁以及半透明的小珍珠
小珍珠的口感比較軟爛,湯蠻甜的
歡迎到美食版 NiNiGaGa臉書粉絲專頁
貓小孩J哥Na哥的生活版 這個與那個 This & That
去逛逛然後給一個Thumb UP囉
以上。